郑板桥
郑板桥(1693⑴765年),名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,人称板桥师长教师,江苏兴化人,“扬州8怪”领衔人物。
郑板桥出身寒微,幼丧母,由乳母抚育。少年聪颖,随其父教。康熙秀才,雍正举人,乾隆进士,曾任范县(今属河南)、潍县(今属山东)知县,为政耿介,闭心民瘼,很有政声。去官后定居扬州,以书绘为生。
郑板桥擅诗,工书绘,且能熔于1炉,时称“郑燮3绝”。他擅绘兰、竹、石等,尤以兰、竹著称;书法正在楷、隶之间,以绘法做书,笔法纵横错落,整整斜斜,人称“乱石铺街”,自称“6分半书”(先人称“板桥体”);诗、词、道情、书札等皆有奇特风格,为文主张“理必归于圣贤,文必切于日用”。著有《郑板桥集》。
郑板桥故居
郑板桥故居,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⑻号。坐北晨南,前后两进,有正屋3间,晨北南屋3间,还有门楼、小书斋、厨房各1间。故居面积没有大,建竹数竿,石笋数尺,天井清幽,安好俭朴,丰裕施展阐发了郑板桥所写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没有正在多”的意境。故居最初为土坯草屋,后为便于回护,改成砖瓦机关。郑板桥正在此度过青少年时代,直至乾隆元年(1736年)44岁中进士,才从那边走落发门。故居内摆设有郑板桥糊口用具、关系书绘做品和研讨材料等,堂屋条台上立有古铜色郑板桥齐身塑像。
郑板桥家信
郑板桥正在外招考、游教、为官时代,没有忘对故城的怀念,对家人的嘱托,对儿女的导游,写下了很多家信,后精选106篇排印成《郑板桥家信》。
郑板桥家信的受方告急是郑板桥的堂弟郑墨。郑板桥无同胞兄弟,与郑墨情感深沉,他正在外做官时,家中事务大多由郑墨赐顾帮衬,以是他对家人和幼子的训诲大皆是经过给郑墨写家信窒碍的。那些家信的内容触及读书治教、人格建养、家庭导游等方面,情实意切,读来如话家常,诚如板桥所说“106通家信,绝没有道天道地,而日用家常,很有说近旨远的地方”。家信中,板桥导游兄弟要与人为擅,孩子要同等和气,家人要遵纪违法……殷殷之情,溢于说表。而其中所搜罗的读书治教观点、持身处世经历等,更是给以先人很多启示和教益。无怪乎有人评价:(板桥)106通家信,皆人间没有行磨灭之文字。